COP28即將在11月底登場,今(2023)年適逢《巴黎協定》後首次「全球盤點」(GST, Global StockTake),距離控制氣溫上升幅度在1.5°C內的目標還有多遠?各國氣候行動足夠嗎?
氣候變遷加劇,野火、洪水等極端現象席捲各地,日前,聯合國秘書長更宣布全球已進入「氣候沸騰」時代。今年,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UNFCCC)第28屆締約方會議(COP28)將於11月30日至12月12日,在阿拉伯聯合大公國杜拜登場,屆時將驗收各國減碳進度。
在此之前,先來了解《巴黎協定》是什麼?為什麼它是淨零排放的關鍵指南?
據聯合國定義,《巴黎協定》(Paris Agreement)又稱《巴黎協議》或《巴黎氣候協議》,是第一部針對氣候變遷且具有法律效力的國際條約。
2015年12月12日,聯合國第21屆氣候變遷大會(COP21)在法國巴黎召開,196個締約國同意採納《巴黎協定》,並於隔年(2016)11月4日生效。
《巴黎協定》主要目標是「以工業革命前的水平為基準,將全球平均升溫控制在2°C 內」,並致力達到以升溫幅度1.5°C為上限。其他內容包括保護原始森林、碳匯、強化「損失與損害」氣候基金、提供「最不發達國家」及「小島嶼發展中國家」資金並協助技術開發,以及提升氣候韌性和復原能力等。
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遷專門委員會(IPCC)今年3月30日發布第六次評估整合報告(AR6)指出,人類活動排放的溫室氣體,已造成地球嚴重暖化,2011年到2020年全球平均升溫已達1.1°C。若維持現在的排放率,到2100年全球溫度將升高2.5°C,遠高於《巴黎協定》設立的目標。
IPCC表示,一旦升溫超過1.5°C的「臨界點」,各地恐會面臨更劇烈的氣候衝擊,熱浪、暴雨、旱災等發生頻率將大增。舉例來說,當升溫1.5°C 時,「十年一遇」極端熱浪發生頻率將增加4.1倍,升溫2°C時情況將提高到5.6倍。不僅如此,全球升溫達1.5°C時,珊瑚礁數量會減少七到九成,若溫度持續上升到2°C,珊瑚礁將消失殆盡。
為了限制升溫,《巴黎協定》第四條明訂「締約方須盡快達到溫室氣體排放的全球峰值」。據目前推算,全球溫室氣體排放最慢須在2025年前達到峰值,並於2030年減少43%排放量。近年,各國領袖強調要堅守1.5°C防線,而大規模減排行動需要各國政府、企業積極投入,《巴黎協定》使全球首次凝聚共識,COP28的首次盤點也備受矚目。
《巴黎協定》主要透過「國家自定貢獻」(NDCs,nationally determined contributions)機制,2020年起各國開始提交各自的NDC計畫,內容包含氣候行動、減排目標、減碳路徑等。為檢視各國執行狀況,全球每5年進行一次檢討,締約國需再提交具延續性且更有野心的更新版NDCs,並於當年度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上盤點各國是否確實減緩氣候變遷的行動。
追蹤進度的措施還包括「提升透明度架構」(ETF,Enhanced Transparency Framework)。2024 年起,各國須如實報告為了減緩氣候變遷已採取哪些行動和進展,以及期間所提供或接受的協助。這些報告經國際間審查後,會記錄到「全球盤點」(GST, Global StockTake)資料中,作為下一輪的計畫參考。
「全球盤點」為評估實現《巴黎協定》目標進展的機制,同樣以5年為週期執行。《巴黎協定》中列明全球首次大盤點應在2023年進行,因此同樣以5年為週期進行的,還有評估實現《巴黎協定》目標進展的「全球盤點」(Global StockTake)。《巴黎協定》中列明「應在2023年進行首次全球大盤點」,各國將於COP28上交出應對氣候危機的首份「成績單」。
環保署(現升格為環境部)於2015年提報我國溫室氣體減量的「國家自訂預期貢獻」(INDC,Intended Nationally Determined Conrtibution)報告書,詳述台灣溫室氣體排放現況、提出預期減排貢獻、相關政策及願景。而國發會也在去(2022)年底與環保署召開「淨零轉型階段目標及關鍵戰略記者會」,將台灣2030年減碳目標由原先的20%,上修至24%±1%。
今年9月初,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UNFCCC)秘書處發表首份「全球盤點」綜合報告,並提出17項重點發現。報告肯定《巴黎協定》凝聚締約各國、推進全球開展氣候行動,已有150國提出更新版國家自定貢獻(NDC)。然而,在控制升溫1.5°C的關卡上,按照2021年各國提交的NDC,到了本世紀末地球恐面臨升溫超過2.7°C。
因此,IPCC強調,各國需即刻採取更積極的行動,落實「系統轉型」(systems transformation),就氣候調適訂定全球目標。
國際能源署(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也更新「2050 年淨零碳排」路線圖,就技術上可行且大多符合經濟效益的現況,提出2030年前的四個行動建議。包含全球再生能源發電量增加2倍、倍增具能源效率的基建設施、大幅提升電動車與熱泵(heat pump)銷售量,以及減少能源業界75%的甲烷排放量,仍有望守住1.5°C 最後防線。
資料來源:https://www.gvm.com.tw/article/107158
COPYRIGHT © 2024 朝日能源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Designed by ESHOW. 瀏覽人次:0362373